NSR在美國空氣品質管理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,是眾多空氣品質改善運用工具之一,也是對於新增或變更固定污染源排放增量管制,一個最重要整合性管理工具。
|
(一)
|
推動歷程:
|
|
美國清空法(Clean Air Act, CAA)已於1977年將NSR制度納入其內。隨後各州地方空品局也陸續研擬相關法規,南加州空品局即於1979年通過NSR條例。
|
|
(二)
|
推動方式:
|
|
依CAA Title I Part A的Section 107 (US Code §7407, Air quality control regions)將國土依區域與空氣污染物符合國家空氣品質標準(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, NAAQS)情形劃分為三種等級管制:
|
1.
|
符合或沒有NAAQ標準之區域:
|
|
新增或變更固定污染源應符合以下要求:
|
(1) |
採行最佳可行控制技術(Best Available Control Technology, BACT)。 |
(2) |
空氣品質模式模擬,不得超過容許增量限值(Prevention of Significant Deterioration, PSD)規定。 |
(3) |
空氣品質衝擊分析。 |
(4) |
徵詢/傾聽大眾聲音與意見。 |
|
|
為防止因增量致使區域空氣品質惡化,PSD依地區空氣品質的需求分成三級,分別規定SO2、NO2、PM10允許增加之濃度:
|
(1) |
第一級地區:國家公園,PSD最嚴。 |
(2) |
第二級地區:一級地區以外的其他地區,PSD次之。 |
(3) |
第三級地區:高度開發之地區如工業區,PSD最寬鬆。 |
|
2.
|
未符合NAAQ區域:
|
|
新增或變更固定污染源應依地方法規規定,除達到最低可達成排放率(Lowest Achievable Emission Rate, LAER)之外,亦需符合污染物抵換要求(Offset Policy),依增加污染物排放量提供抵換額度(Emission Reduction Credits, 簡稱ERCs),並提供公眾參與之機會。符合前述要求者,始可向地方環保機關申請設置或操作許可證。增量抵換制度可鼓勵區域內既存固定源,提高增設或改善污染控制設備的意願,多出的削減量得申請ERC,提供新增或變更固定源增量抵換用,達到工業發展及空氣品質改善雙贏。詳見圖一。
|
3.
|
小型固定污染源:
|
|
州政府可在SIP中依空品改善需求,針對不受PSD與未符合NAAQ NSR制度規範但可能造成空品惡化之污染源要求申請許可,並訂定相關規範。
|
|
|
|
|